- · 光子学公开课第二十六期|中国科学院张俊研究员:布里渊光散射及其研究进展[01/13]
- · 光子学公开课第二十五期|复旦大学晏湖根教授:二维材料的红外光谱研究[01/07]
- · 光子学公开课第二十四期|北京大学张青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李德慧教授:荧光光谱技术与应用[12/24]
- · 光子学公开课第二十三期|浙江大学朱海明研究员:超快激光光谱及在光电转换研究中的应用介绍[12/18]
- · 光子学公开课第二十二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尧教授:单分子针尖增强光谱成像技术[12/08]
- · 光子学公开课第二十一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谭平恒研究员:拉曼光谱原理、技术及其应用[12/07]
- · 光子学公开课第二十期|大连理工大学赵纪军教授:第一性原理方法及其在二维材料研究中的应用[12/07]
- · 光子学公开课第十九期|华中科技大学邵明教授:半导体材料光电性质基础与测试分析[11/23]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593,CODEN码:GYGFED,国内统一刊号:CN 11-2200/O4)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光学学会主办,由钢铁研究总
...
清末传世纺织品的材质鉴别和所用染料的微量分析
作者:刘姣姣 林兴焕 梁惠娥 许长海
关键词: 染料; 色度; 剥离; 无损; 拼色;
摘要:从早期纺织品保护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这一行业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梳理分析,对比了织物的常规系统分析方法,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对早期纺织品的面料种类、所用染料种类以及染色工艺进行测定分析。面对目前服饰博物馆清末传世朱红女袄保藏面临的严峻考验,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鉴定该纺织品的材质,以萃取法提取纺织品上的染料,用反射分光色度仪对提取前后的纺织品进行表面颜色分析,并用高压液相色谱和质谱对色素进行结构分析,尝试确定分析早期纺织品上染料的结构成分和上染方式。将现代分析技术(液质联用)和理念(色度学)融入传统研究中,使用客观科学技术获取更多有效数据和信息,佐证以主观目鉴方法得出的结论,弥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使对于传统服饰的研究更具深度。与传统的纺织品鉴别方法横向比较,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获得的相关信息更加详尽可靠。有利于根据不同染料特性和不同纤维种类特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藏措施,对博物馆馆藏纺织品的保护和保存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仪对样品的面料进行简单分析,通过不同的特殊特征峰确定了样品为蚕丝面料。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普遍适用的染料提取方法,采用丙酮、乙腈、吡啶:水(1∶1)、N,N-二甲基甲酰胺、0.1%乙二胺四乙酸水溶液/N,N-二甲基甲酰胺(1∶1)、甲醇六种不同的溶剂提取样品上的染料,采用反射分光光度仪对样品表面剥色前后的颜色进行色度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吡啶的水溶液对染料具有最佳的提取效果;发现提取染料时加入少量乙二胺四乙酸,会提高剥色效率,即染色方式可能是媒染法,因为乙二胺四乙酸可以破坏染料和媒染金属离子间的络合作用。从染料提取前后织物的颜色变化可以推断样品的颜色可能是由染料拼色得到,利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对提取的染料进行检测,根据染料上染方式和分子量推测分析,纺织品上染料可能含有小檗碱。经过标准小檗碱染料进行验证,进一步证明了染色纺织品上其中一种染料为小檗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