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子学公开课第二十六期|中国科学院张俊研究员:布里渊光散射及其研究进展[01/13]
- · 光子学公开课第二十五期|复旦大学晏湖根教授:二维材料的红外光谱研究[01/07]
- · 光子学公开课第二十四期|北京大学张青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李德慧教授:荧光光谱技术与应用[12/24]
- · 光子学公开课第二十三期|浙江大学朱海明研究员:超快激光光谱及在光电转换研究中的应用介绍[12/18]
- · 光子学公开课第二十二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尧教授:单分子针尖增强光谱成像技术[12/08]
- · 光子学公开课第二十一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谭平恒研究员:拉曼光谱原理、技术及其应用[12/07]
- · 光子学公开课第二十期|大连理工大学赵纪军教授:第一性原理方法及其在二维材料研究中的应用[12/07]
- · 光子学公开课第十九期|华中科技大学邵明教授:半导体材料光电性质基础与测试分析[11/23]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593,CODEN码:GYGFED,国内统一刊号:CN 11-2200/O4)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光学学会主办,由钢铁研究总
...
TG-FTIR法研究低变质煤共热解过程气体的析出规律
作者:宋永辉 雷思明 马巧娜 贺文晋 周军 田宇红 兰新哲
关键词: 低变质煤; 共热解; TG-FTIR; 气相析出;
摘要: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对比研究了陕北低变质粉煤(SJC)与重油(HS)、焦煤(JM)、液化残渣(DCLR)共热解过程中气相产物的析出特性。研究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SJC与HS,JM,DCLR的共热解过程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原料表面吸附物的释放,第二阶段发生解聚和分解反应,随温度继续升高,第三阶段形成更为稳定的半焦。在热解第二阶段中均存在煤与添加剂之间的协同效应,SJC作为主要的供氢体,热解产生的氢自由基与HS,JM,DCLR热解产生的小分子自由基碎片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生成焦油和煤气。SJC和SJC+DCLR在450℃附近的温度区间内热解反应进行的更加充分,大部分N元素转移到了焦油组分中。热解过程气相产物中H2O和酚类物质、含N杂环物质及CO的析出伴随着热解的整个温度区间,SJC+JM和SJC+HS热解过程含N物质的转移主要集中在400~650℃区间,CH4和脂肪烃类物质的析出最高峰出现在450℃附近,而SJC+DCLR和SJC则出现在550℃。JM,HS及DCLR的添加可促使焦油中芳香族化合物的析出,SJC+JM与SJC+HS热解过程芳香族物质大量析出的温度区间在400~550℃。该研究结果为低变质粉煤的清洁转化与提质分级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低变质煤的增值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一个镍(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与鲱鱼精DNA/BSA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下一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纯铪中10种杂质元素